一家年营业额超35万元的公司的创始人、民间公益组织“风恪公益”的创立者、“大学生社会实践扶持计划”和“大学生扶贫助学计划”的组织者……这些傲人的标签,都属于一位刚刚从东师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刘淑媛。这个年轻的“90后”用实际行动说明:大学生创业,从不是个“伪命题”。
出生于内蒙古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刘淑媛,从13岁起就开始独自在外求学,生活的不易让自强的小淑媛立志长大后要通过创业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怀揣着儿时的创业梦想,刘淑媛通过努力考上了东师的经济学院。经过专业的学习,刘淑媛在葆有一腔创业热情的基础上更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创业理念与知识,终于走上了朝思暮想的“创业之路”。
在校期间,刘淑媛凭借在社团发展中解决困难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带领学校校级社团“Enactus(创行)团队”开发并运行了“锦绣中华”“盐治有茶”“因地制农”“益艺生辉”等7个社区项目和“创世优织”等2个自营项目;同时申请并运行“周大福—创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项目、“沃尔玛—女性助力计划”“联合利华—精彩你我”项目等十余个“创行—企业战略合作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刘淑媛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也获得了创行世界杯中国站创新公益大赛东北区二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等国家级的殊荣。
2014年3月9日,刘淑媛组建了她的第一支6人创业团队。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创业项目选择的迷茫、注册公司的困难、公司内部管理办法不完善、公司业务方向摇摆不定、现有创业资源有限……面对创业初期的一个个“拦路虎”,学院老师在详细了解了刘淑媛团队的基本情况后,对团队在管理、销售模式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指导,使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来自学院老师的无私帮助让刘淑媛在克服困难的同时逐渐明确了团队的发展道路。团队通过调研身边同学的消费需求,销售零食和日用品。一段时间后,有感于销售情况不佳,团队又注册了微店,打算走校园“O2O”模式,即将线下的校园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校园线下交易的平台。但由于物流跟不上、后台疏于管理,微店订单寥寥无几,之前投入的经费全部泡汤了,团队士气也十分低迷。无数个夜晚,刘淑媛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但她始终没有消极怠惰,而是不断思考是哪里出了问题。“当时我是很失望的,但是我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收获。”回忆起当初的场景,刘淑媛依然坚定。为了让团队重振旗鼓,她主动了解大学生创业扶植的相关政策,调整经营模式,终于扭转了对创业团队不利的发展局面。
2014年5月下旬,刘淑媛正式注册了长春市风恪商贸有限公司,主要经销东北农特产、休闲食品和日用品。半年后,公司净利润达到84000元,公司人员从最初的6个创始人发展到59人,公司运营基本步入正轨。2015年10月13日,为寻求更多发展机会,刘淑媛带领公司骨干成员来到北京走访参观了17家互联网企业、5家教育科技公司、21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刘淑媛团队发现了长春与北京企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和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难这一痛点,并进一步确定了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在北京走访企业习得的经验,2015年11月4日,“创精英微营销”网络技术项目组成立。成型的技术系统,再加上一群90后活跃的大脑,团队走上了帮助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新路,开始建立自己的客群窗口。团队以帮助传统企业营销战略转型为基础,通过企业营销策划等传统方式与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企业营销新突破。截至2016年底,团队已服务吉林红牛、长春光大信用卡中心、漫咖啡全国连锁店、紫鑫药业、中信城会馆等多家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创精英”2016年的营业额突破了年初制定的30万大关,最终定格35万。面对这个成绩,刘淑媛并未止步。按照创业公司每年至少50%的增量目标,去年年底,公司需要实现的营业额是53万。对刘淑媛来说,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让她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这个干劲十足的姑娘计划在2018年底实现从“简历仓库”到“人才加工厂”的战略转型,并打造一个“闭环生态链的人才市场”的人才培养新项目。
目前,“创精英”在长春已经成立了5个高校俱乐部,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创业者刘淑媛知道,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创业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艰辛付出是分不开的。面对公司是否会上市的提问,刘淑媛幽默地回答道:“未来是否会上市,我不知道,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作为一个创业团队,“90后”的他们还很年轻,他们有很充足的时间去不断证明:大学生创业,从不是个“伪命题”。
“要相信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面对自己做出的人生选择,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这条路再窄,只要路在前面,只要你能走得更远,就可以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刘淑媛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