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求是网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为题,对全国人大代表、米乐官网杨晓慧教授进行专访。
现将求是网报道原文刊载如下。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访全国人大代表、米乐官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米乐(China)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我们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米乐官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慧。
求是网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整体部署。请您谈谈对这一重大部署的理解。
杨晓慧代表: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一体部署,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大亮点。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整体联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既反映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以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优势的新要求。从目标追求来看,教育工作瞄准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科技工作致力科技强国,通过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人才工作锚定人才强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目标高度统一、同向而行、一体发展,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服务。
二是把握教育、科技、人才循环互促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教育与科技、人才之间的联系。早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曾指出“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递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人才助力科技进步,同时科技和人才又反哺教育、重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主体、科技是动力,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助推强国建设。
求是网记者: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您长期在高校工作,请您谈谈我国高校应当怎样把科技、人才、创新更好结合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杨晓慧代表: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高校视察,对高校建设发展提出殷切期望、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和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是对高校发挥好“三个第一”结合点作用的明确要求。
面向未来,高校必须更好发挥“三个第一”结合点作用,创新培养模式,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培养基地,吸引汇聚优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加快成果转化,让创新成果走出校园,实现其科技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高校力量。
求是网记者: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请您结合您的经历谈谈怎样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杨晓慧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发展中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我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我认为,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切实引导学生学好思政课这门大课。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深受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创造、信息传播规律的影响,亟须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亟须增强明辨是非、励志笃行的能力素养。思政课是讲道理的,讲的是家国情怀的大道理、启智润心的真道理、立德树人的硬道理。思政课教师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只有真正直面时代问题,从根本上回应学生的困惑,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要善于上好“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这是对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使学生从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中,在宽广的历史视野中,感知中国、体察社会、认识时代、把握自我,在思想的淬炼、专业的训练、实践的锻炼和社会的历练中成长成才。
附:求是网相关报道链接